如何透過註冊新加坡公司,更好地管理東南亞業務?
#新加坡 #東南亞 #新加坡公司 #創業 #startup #entrepreneur #singapore #southeastasia
今集內容就想講一講,如果想在東南亞做生意,公司架構如何設立會好一些?
特別是作為外國人,好多時候,我們都會用,新加坡公司作為母公司,做設計架構。
為什麼會用新加坡公司作為母公司架構?
首先講語言,在新加坡做生意,成立公司官方的語言,可以用英文去處理。文書上,公司文件註冊,報税, 所有政府發出的文件,都會用英文,相對容易理解。
不同的是,如果去例如越南,泰國等國家。官方文件都會用當地語言去做溝通,所以例如要去越南市場,您找到一個越南合作伙伴,您就可以考慮,直接在新加坡公司層面,大家分配股份。
例如您佔70%,合伙人佔30%,然後就用新加坡公司,再去註冊一間越南子公司。越南子公司可能是由合伙人做代表,又或者當地同事去做。
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?

試想一下,假設和合伙人關係有變化。
做生意上好多時候,有機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。假如大家發展方向不同,想分開的時候,在新加坡的層面處理,簡單一些。新加坡那層面做轉股手續,都十分方便。
若大家真要分開,因為理念不同,這也常見。這時候就可以在新加坡公司,您把所有股份轉讓給合伙人,或者合伙人轉讓所有股份給您。
轉讓文件和政府手續上,都能容易明白,因為是英文。
但若到東南亞其他國家,官方文件都不一定是英文,好容易就會由於語言障礙,而衍生更多問題。
如果自己本身英文不是十分好,新加坡還是有好處。因為本身在新加坡,好多人可以講華語。所以文件上就算是英文,但在講話的時候,都可以用華語去溝通,又或者粵語去溝通,這是和平分手的情況。
如果更壞的情況,要透過法庭解決爭議。在新加坡用普通法制度,到時要處理金錢上爭議,都可以用普通法的制度去處理。不然在東南亞某一個國家,以當地法律去處理,自己更難去掌控情況。
而且對於在子公司業務層面,營運上影響都會減低一些。
為什麼?
例如子公司是在越南,若出現剛才提到的,意見不合,大家想分開的時候,如果股權轉讓情況上,不是想象中順暢,都可能會影響到當地業務運作。
可能基於某些原因,行政上在當地做轉股份,要處理一個月。但在新加坡,數個工作天已可以處理完。因為東南亞各個國家,去做某一個行業時,可能牽涉到牌照,需要這個牌照,那個牌照。如果直接股東上有轉變,又需要在發牌當局更新資料。但如果只不過在母公司,即新加坡公司層面轉股,在行政程序上,理論上都有一個便利。
如果在註冊新加坡公司上面,有什麼問題想問的,都歡迎隨時聯絡我們。
多謝收聽。
更多內容:
會計軟件參考: